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搜索
热搜: 同城 招聘 潮阳
查看: 7571|回复: 4

虱母仙何野云张源岭拜师

[复制链接]

3

主题

0

回帖

19

积分

潮阳暂住证

积分
19
发表于 2021-9-29 10:44: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洪武初年,受明太祖朱元璋重视风水的影响,江西的堪舆术比较繁荣,闻名全国。豫章丰城,也出现了数位风水名师,例如张元一、王侃、巫涯等人。据有关史料记载,张元一,精通堪舆和航海,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大战前后,为避战乱,携妻子从丰城来到安徽巢湖北岸定居,成为今巢湖市黄麓镇张家疃村的创始人。王侃、巫涯后来曾与赣州的廖均卿、曾从政等人受明成祖朱棣所聘勘察过明长陵,当然,这都是后话。
受当时堪舆热的影响,已经考取邑痒生的何野云,被盛行的风水学的玄妙所吸引,放弃去书院继续读书以报考功名的机会,转而如饥似渴地阅读钻研有关堪舆书籍。对此,父母担心何野云早晚会离家出走,于是请人说媒,想用婚姻家庭拴住何野云的心。洪武三年(1370)正月,十六岁的何野云娶邻村比自己小一岁的女孩杨氏为妻,次年生下长子震隆。洪武五年(1372)正月刚过,何野云惜别年迈的父母、新婚的妻子和襁褓中的儿子,跨出家门,踏上漫漫寻师学艺之途。
起初,在赣州府三僚村,何野云发现来这里学地理术的人太多,一个师父所带的弟子,少则十几个,多则数十个,而且经常是闭门读书,这对于坐不住的自己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在三僚村数月,何野云与当地的廖均卿、曾从政等人经常聚在一起谈论风水,了解到福建武夷山一带精通地理的奇人异士众多。于是,何野云便经赣州宁都、广昌,福建建宁,边走边问,辗转数月,历尽艰辛,到达泰宁。
进入泰宁地界,只见奇峰高耸、峡谷幽深,湖光山色、溪水绕涧,大小洞穴隐藏于峭壁悬崖之中,何野云仿佛进入仙境,意识到自己要找的高人必定在此。在一处道观,一位道长告诉何野云,有一位精通地理玄学的高人在几十里远的张源岭修行。
据明弘治年间李敏篆修《将乐县志》载:龙池溪,在龙池都,源出泰宁县张源岭,下分水,会诸涧而来八十里,人大溪。又据明万历年间何乔远篆《闽书》载:唐大历中,廖藏真人祖廖太岁,指其中有龙居,名曰“龙池”。溪中有洲,形如饭箩,每值诏岁,涌出,则邑土有兴荐者,名饭箩洲。由此可见,龙池的发源地张源岭,自古便是佛道的修行之处,许多高人隐士也常居于此。
来到张源岭下,何野云稍作休顿,一早便沐浴更衣,上山拜见这位高人。然而,道童却告诉何野云,这位高人已下山云游去了,具体什么时间回来,不得而知。没办法,何野云只好下山安顿好自己,白天到附近找点活干,晚上看从三僚村带来的风水书籍,并每过几天,沐浴更衣上山求见。这样过了三个月左右,道童告诉何野云,这位高人已经回来了。随着茅房的门打开,一位白发飘逸、目光慈祥、仙风道骨的老翁微笑着点头,伸出修长的双臂扶起跪在门前的何野云。这位高人由于常年行走于山水丛林之间,练就一身轻功,翻山越岭,摆动着奇长的双臂,身轻如鹤,如履平地,时人便称其为“白鹤仙人”。
其实,“白鹤仙人”外出云游并没有走远,而只是在附近的道观讲学,真实意图是考察前来拜师之人。在张源岭修道二三十年,成名以后,也有多人慕名前来学艺,但没有一个过得了三个月的考察,有的等不了几天便走了,有的虽然等得时间长,但也只是游山玩水,还有的见道童时总是那么随意。眼见自己年纪大了,“白鹤仙人”也想收一个自己中意的弟子,怎奈多年未遇合适之人,于是便收留附近山村的一个孤儿为道童,意在从小培养。在何野云到来的不久之后,道童年满十六岁。于是,便选一黄道吉日,举办仪式,何野云与道童两人正式拜“白鹤仙人”为师,何野云因年长为“左弟子”,道童为“右弟子”。从此,“白鹤仙人”带着两个弟子经常往来于闽、粤、赣等地,凭借手中的罗盘,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从事堪舆业。期间,每遇名山、秀水、古墓和奇特建筑,“白鹤仙人”必定仔细观摩、堪察,并耐心地讲解给两个弟子听。同时,如有堪墓、建房等主顾,则现场演示,并手把手指导两位弟子具体操作,使得两位弟子理论水平和实战能力大为提高。其中,何野云的砂法和分金术等技艺提高尤为突出。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发现有关记载这位道童“右弟子”的文献史料。
数年后,眼见何野云技艺日渐熟练,可以独当一面,“白鹤仙人”便在张源岭传书三卷与何野云,并赠诗一首:“迢递登高第一峰,眼观千载事无穷。鸟啻应赖花为主,仙去还留鹤在松。人物四时朝暮改,乾坤万象古今同。我今传授当珍重,岩下碧桃花自红。”拜别“白鹤仙人”之后,何野云便带上这三卷凝聚恩师毕生心血和经验的书,告别师弟,离开张源岭,独自行走于大江南北的山水之间,开创一片崭新的属于自己的风水天地。洪武十六年(1383)仲秋月,在外闯荡约十二年之久的何野云,已经在堪舆界崭露头角,正待大展身手,然而此时却接到父亲病危的消息,于是急冲冲赶回家陪伴父亲过了最后一个中秋节。当年底,三个月守孝期满,娶比自己小一岁的范氏为二房。此后,何野云以家乡为中心,不时外出从事堪舆业,技艺逐渐炉火纯青,至洪武末年“名重两京”,成为风水名师。
以上就是江西丰城《留台何氏大成族谱》所载,何野云游张源岭,遇“白鹤仙师”,成为其“左弟子”,获赠书三卷,并挟是书遨游的由来。
主要参考资料:
1.张靖华.大地的艺术:巢湖北岸的明代移民村落[J].艺术评论,2009年第2期,第53页.
2.北京昌平区文化馆. 昌平大地上的传说[M].新化出版社,2014年版,第54至56页.
「小小赏金只为给深夜码字的楼主买杯咖啡!」
关注【潮阳通】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得论坛回复提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回帖

44

积分

潮阳暂住证

积分
44
发表于 2022-5-30 10: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道在人心 于 2025-7-14 13:06 编辑

虱母仙何野云年龄分析
目前为止,发现有几件事与陈友谅军师,虱母仙何野云相关,发生在元朝末年,如下所列:
  • 与揭西仙坡杨二世祖仕崇公同在陈友谅麾下为官(揭西古代名人录)
  • 揭东埔田镇车田村西门矮寨门(揭阳日报)
  • 惠来寄陇村留“忠孝”石刻(宝安日报)
  • 揭阳炮台镇鱼鲜街天市门(揭阳炮台网)
  • 潮州田头何村公门楼(潮州市枫溪区志)
以上陈友谅军师虱母仙何野云的事迹均发生在元末,
陈友谅军师虱母仙何野云的年龄,在元朝末年1360前后,是处于中年时期。而“丰城何野云”,却还是儿童或者婴儿。
虱母仙何野云生于1325年,而“丰城何野云”生于1354年。
此外,洪武元年,1368年虱母仙指点高氏建祠堂是43岁。在五皈寺效法文天祥登沙丘望旧主陈友谅。此时,丰城何野云才14岁。
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虱母仙建潮阳和平镇陈氏祖墓,在那年,虱母仙何野云48岁,而“丰城何野云”才19岁。
以上提及的相关事迹,详情可搜索网络,下文也有相关资料,多个事迹之间相互印证。这些事迹证明自古以来传言何野云是陈友谅军师兵败后流落到此是正确的,从时间上看吻合。《潮阳县志》记载正确无误。
而丰城何野云,元朝末年至明洪武初期,是未成年的儿童,他会是真的虱母仙吗?可以确认:此何野云非彼何野云,不是名字叫何野云,都是虱母仙。同名同姓古来有之。
还有,虱母仙有个养女,即凤港四世祖嫲赵氏。虱母仙养女生于1347年,虱母仙比养女大22岁。但是,“丰城何野云”却比虱母仙何野云的养女小7岁,父亲不可能比女儿年龄小。这也说明:虱母仙何野云和“丰城何野云”不是同一个人。
据仙城镇 《仙门城赵氏族谱》记载,明朝正统年间创建仙师庙,恭奉纪念已羽仙的虱母仙何野云,诗仙李白,医仙华佗三位仙师,其中虱母仙何野云居中,另两位仙师分居左右。创建仙师庙的时候,“丰城何野云”还在生。这也说明:虱母仙何野云和“丰城何野云”不是同一个人。
陈友谅军师,虱母仙何野云生活并终老在明洪武二十六年。下面表格整理了有时间记载的虱母仙何野云在潮的事迹,详情可以搜索网络。
洪武年间的虱母仙何野云(1325-1393),是陈友谅军师化名的何野云。因为丰城何野云是永乐1413年之后才化名何野云。


*********************************
虱母仙“何野云”,对旧主陈友谅忠心不二,下面整理几件事例来说明:
虱母仙忠心不二,事例一
在惠来,“寄陇村文化公园”的古榕树下,有岩石,石上刻有字,曰“忠孝”。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陈友谅兵败,军师,虱母仙何野云,隐姓埋名,装疯卖傻,逃亡到这里,留下“忠孝”两字,以明对陈友谅忠贞不渝之志。
虱母仙忠心不二,事例二
五皈寺位于潮南区陇田镇,南宋末年文天祥前来礼住持并步上沙丘望幼主。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虱母仙”何野云也到此,效法文天祥登沙丘怀念故主陈友谅,这同样是虱母仙“何野云”忠心不二的表现。
寺内有古碑刻记载文天祥和何野云的事迹,是文物保护单位,潮阳文史丛书也有记载。
洪武元年,1368年,真正的虱母仙43岁,自称虱母仙裔孙者的祖先才14岁。此何野云非彼何野云。
虱母仙忠心不二,事例三
在潮阳凤港的虱母仙墓,墓碑:不刻“明”字,而是刻“元”字,寓意何野云不向朱元璋的明朝屈服。这说明虱母仙到临终的时候,也依然对陈友谅忠心不二。
这块墓碑为文物保护单位,即照片中间发黄的那块为古碑。
虱母仙的墓碑碑文内容,表达虱母仙“何野云”就算临终之时,依然对旧主陈友谅的思念与忠心。
从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出虱母仙何野云是一位忠心耿耿,品德高尚的先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小小赏金只为给深夜码字的楼主买杯咖啡!」
关注【潮阳通】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得论坛回复提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回帖

44

积分

潮阳暂住证

积分
44
发表于 2022-7-20 11: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道在人心 于 2022-8-19 17:06 编辑

虱母仙何野云没有子嗣,只有一养女,即凤港四世祖嫲纯一赵氏,养女给养父养老,送终造墓,这是符合人之常情的。何野云归仙后,养女遵照何野云嘱咐将何野云葬在凤颈处,即现在的何僊陵。
而“有心人”的祖宗,据说生于1354年,比凤港四世祖嫲纯一赵氏还小7岁,有可能养女比养父的年龄还大的情况吗?可以肯定的是,不同的两个人,此何野云非彼何野云!

从史料学的角度看,光绪十三年《潮阳县志》的编纂组,对虱母仙的相关文献,必然经过去伪存真,实事求是地考证过。他们也必然考证过距其三百多年前的官方志明朝万历《新修南昌府志》及民间书籍《地理人子须知》等文献的记载,但是没有采纳,肯定是因为不认同《新修南昌府志》记载的丰城何野云是潮汕虱母仙何野云,或者说两个地方的两个何野云根本就是毫无关系的两个人。光绪十三年《潮阳县志》的编纂组,作为官方志,必是经过多方的考证,实事求是,得出了更准确的对虱母仙何野云的记载,做了详细的阐述:“何野云也,从陈友谅而败,佯狂来此。”
《潮阳县志》的记载,是经过论证和考证,而且是中立的考证,客观可信,是官方的。“有心人”的推测,推论,和猜测,并不是中立的原则下做的考证,是有目的性的,选择性的,是不公正的考证。“有心人”用非中立的,有目的性的,臆断的,选择性的考证,企图推翻中立的官方考证“潮阳县志”的记载,合理性有多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小小赏金只为给深夜码字的楼主买杯咖啡!」
关注【潮阳通】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得论坛回复提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回帖

44

积分

潮阳暂住证

积分
44
发表于 2022-8-19 17: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潮阳姓氏丛谈》(潮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第175页介绍,何野云临终遗诗终于公开他的行藏:
-
我本汉室一丈夫,
鏖战异族驱北胡。
鄱阳一战失首领,
埋名匿姓来于斯。
-

并嘱死后葬于凤港江边,东家卢宽如嘱立碑江浒,文为“元地僊虱母山先生墓”(古山字与仙字通),据说“元”字寓何野云不向政敌朱元璋屈服之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小小赏金只为给深夜码字的楼主买杯咖啡!」
关注【潮阳通】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得论坛回复提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回帖

44

积分

潮阳暂住证

积分
44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所有何野云,都是虱母仙。
不同时代,同名同姓的何野云有多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小小赏金只为给深夜码字的楼主买杯咖啡!」
关注【潮阳通】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得论坛回复提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大事记|手机版|潮阳圈 ( 粤ICP备14052055号-1|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150号 )

GMT+8, 2025-7-19 08:20 , Processed in 0.039639 second(s), 2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